top of page

銀髮族低頭看
你的足部健不健康

​​【別等走不動才後悔,每天 3 分鐘,留住年輕的腳】


你有沒有想過,輪胎氣如果不夠,車子還能跑多遠呢?
在我們身上,也有一組輪胎,這組「輪胎」就是---足部。

隨著年齡增加,足部也像輪胎一樣會慢慢磨損、老化。

站在球上
新輪胎

常見老化狀況有哪些?

腳趾頭變形:一直穿前端窄的鞋子,腳趾被擠壓
厚繭:走路壓力總是集中在同一區,皮膚在長期摩擦下會變硬
趾甲捲曲:鞋子過緊,太少伸展,趾甲邊緣長期受壓,導致生長方向改變
循環不良常常冰冷:糖尿病、血管硬化或活動量低,血液供應不足,最後感覺遲鈍
足部沒力氣:走一走就踉蹌,容易絆倒

足底疼痛:足底筋膜炎、脂肪墊變薄,走路像踩在硬地板上

Image by Klara Kulikova
Image by Imani Bahati
Image by Ivan Dostál

這些問題如果開始慢慢浮出來,
就不只是外觀改變而已,還可能讓行動變慢、平衡感下降,跌倒的風險也會增加;
嚴重時,甚至會演變成潰瘍,最後導致感染化。

但先別擔心,其實每天只要花 3 分鐘,把「足部三三三」檢查做完
一旦有任何異常,你就能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理,讓它不會走向更嚴重的狀況。

1.「三看三摸三壓」,每日護腳不費力

三看:看顏色、看傷口、看趾甲

▲用眼睛檢查腳背、腳底、腳趾縫,看有沒有紅腫、破皮、水泡、滲液或小傷口。

▲看趾甲有沒有過長、捲曲、變厚或變色。
 

三摸:摸溫度、摸厚度、摸硬塊

▲用手摸摸足背和腳趾,感受是不是特別冰冷。

▲感受皮膚厚度,硬繭或硬塊表示長期壓力集中在那裡。


三壓:壓小腿、壓腳背、壓回彈

▲輕輕壓小腿到腳背,看皮膚回彈速度,如果回彈太慢,可能有水腫或循環問題。

很多長輩因為神經退化,感覺變鈍,即使有傷口也不會痛,結果拖到嚴重感染才發現。每天檢查,就像每天量血壓一樣,早期發現、就可以早期處理

2.洗腳後的三大保養:乾、潤、透

乾:擦乾趾縫

▲趾縫如果沒擦乾,潮濕狀態下,黴菌最愛住在那裡(容易得香港腳)。

▲洗澡完,不要忘記用毛巾輕輕壓腳,尤其是要把趾縫水分吸乾,但不要用力來回搓喔。

潤:擦乳保濕

▲年紀大了,油脂分泌量會減少,皮膚容易乾裂,如果出現裂縫,會讓細菌容易住在腳趾內。

▲乳液可以選沒有刺激、香味淡的,凡士林也可以。只塗在足背和腳底,

   注意不要塗進趾縫喔,因為趾縫需要保持乾燥,乳液容易讓水和油悶在裡面,反而更容易長黴菌或香港腳。


透:穿透氣襪

▲選棉質或吸濕排汗的襪子,既能保護雙腳、減少摩擦,又能避免悶熱潮濕。

3.肌力與靈活度三大檢查

現在就跟我脫掉鞋襪,跟我一起試試看這三個動作:

 

腳趾張開

●坐著,雙腳平放在地面,把腳趾盡量張開,維持 3 秒,再放鬆。

▲觀察:腳趾能不能彼此分開?如果很難張開,代表足趾間的關節與肌肉靈活下降。

腳趾抓毛巾

●地上鋪一條毛巾,用腳趾把毛巾往自己方向抓。

▲觀察:動作能不能順暢?如果腳趾不聽使喚或動作僵硬,代表肌肉力量與靈活不足。

 

 

 

 

 


腳踝畫大圈

●坐著,把腳抬離地,用腳踝盡量畫大圈,順時針與逆時針各 3–5 圈。

▲觀察:圈的大小與速度是否順暢?若卡卡的或某些角度做不到,代表腳踝靈活與肌力下降。

銀髮族-05.jpg
銀髮族-03.jpg
銀髮族-02.jpg
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靈活度或是肌肉力量變差,走路會變慢、變小步,遇到不平的地面更容易絆倒。

跌倒一次,可能就要躺好幾個月。所以一定要維持腳的力量與靈活,才能走得穩、走得久。

4.足部簡單訓練

檢查後,如果你發現某個動作不太行,就先從以下運動開始練吧:

 

腳趾提起(強化足背肌肉)

●坐著,把腳趾全部抬離地面,維持 5 秒,再放下,反覆10–15 下。

▲好處:改善走路腳尖抬不高的問題,減少絆倒。

毛巾抓握(強化足底肌肉)

●這個動作跟檢查動作第一點很像,但改成持續抓住10秒,反覆10–15 次。

▲好處:強化足弓支撐力,減少足弓塌陷。

腳跟抬起(強化小腿肌)

●站著,墊腳尖,維持10 秒,再放下,反覆10–15 下。

▲好處: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改善循環與腫脹。

腳踝畫大圈(增加活動度)

●跟檢查動作3一樣,但加大幅度、放慢速度,順時針與逆時針各10圈。

▲好處:維持腳踝靈活,預防扭傷。

銀髮族-04.jpg
銀髮族運動-03.jpg
銀髮族_工作區域 1.jpg
銀髮族運動-02.jpg

5.日常鞋款選擇

鞋子的選擇,大致分成拖鞋與包鞋兩類:

1.拖鞋

最近日本福岡大學有一項研究,找了 18 位受試者,分別【赤腳】、【穿平底拖鞋】、和【穿有足弓支撐的拖鞋】走路。

結果發現,有足弓支撐的拖鞋,走路時腳踝左右搖晃的幅度,比平底拖鞋少了 23–70%。

換句話說,足弓支撐的拖鞋,能幫你的腳更穩定,走起來不容易「歪來歪去」,減少扭傷或跌倒的風險

2.足弓支撐的包鞋(足弓鞋)也同樣重要

特別是需要長時間走路或外出運動時,足弓鞋可以分散足底壓力、支撐足弓,減少腳底疲勞,保護膝蓋與腰部的受力。

對長輩來說,如果真的想穿拖鞋,建議選擇有足弓支撐、鞋底防滑、後跟包覆的款式

如果要外出或走比較長的路,最好換成有足弓支撐、包覆性好的足弓鞋,這樣既能減少跌倒風險,又能保護足部的健康與穩定。

工作區域 1.png

你的腳,是你一輩子的避震器

每天承受著全身的重量、只會在慢慢變得疲倦時,給你一點小小的訊號。

看完這一篇,說不定你會發現,訊號已經亮了。

但只要每天花幾分鐘保養,就能讓它重新恢復健康!

別小看這幾分鐘,這是你和未來自己簽的一份協議 —

讓這雙腳能穩穩地、踏踏實實地,陪你走得更遠、更久。

文章圖檔替換-06.png

​日常使用選擇有足弓支撐的用品

文章圖檔替換-05.png

運動維持肌肉力量

本篇文章經同意 物理治療師 啾c 轉載使用​

良好的足弓支撐,是對健康最簡單卻有效的方法

太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TAY SONG ENTERPRISE CO., LTD.

CONTACT

電話 Tel:(03) 323-8736   

傳真 Fax:(03) 323-9779    

Email:service@taysong.com.tw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