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功能解剖看一雙好的拖鞋

  完成了一場路跑賽或週末的長距離訓練,雙腿疲憊、雙腳腫脹,當下只想脫下被汗水和雨水弄濕的鞋襪讓辛苦的雙腳透氣。這時候若能換上一雙設計良好、實穿好用的拖鞋正是回家路上犒賞疲勞雙腳的一大享受。以下以我馬拉松跑者的經驗以及物理治療師對雙腳解剖功能的認識為各位讀者整理一雙賽後恢復拖應該具備的三大功能。幫助跑友聰明選一雙搭車、等接駁過程雙腳也能受到安全又舒適照顧的恢復拖。

          

 

 

 

 

 

 

ATTA恢復拖

  • 良好包覆

  腳踩地面初期,身體的穩定有賴地面給予減速與穩定,這時候前緣包覆不足的拖鞋可能無法穩住腳向前滑動的力量,腳在鞋中產生多餘的滑動。除了增加跌倒風險,不穩的感覺也會讓腳不自覺過度用力想抓緊鞋子,增加足底肌肉與筋膜的緊繃。

  選擇拖鞋常見的第二個問題就出在它“拖”這個本質,為了好穿脫而少了如布鞋或涼鞋結構上的鞋跟穩定;因此走路推進,腳跟離地時,會擔心拖鞋滑落的感覺,此時腳趾會額外出力勾鞋;增加了腳背脛前等肌肉的疲勞。

  以上踩地初期的煞車與推蹬提腳跟兩階段都需要鞋子的包覆功能,此時一點不穩定都可能讓足部肌肉過多使力,走久了可能會導致腳背肌肉肌腱痠或腳掌關節悶悶的。原本已經疲勞的雙腳可能變得更僵硬,影響自身恢復。

  包覆正是一般拖鞋很容易遇到的缺陷,但這方面若在設計上考量到我們步態過程的需求,是能夠在前緣空間下功夫符合我們“走路”時的需求。

  • 靜態足弓支撐

  靜態站力看似簡單,但肩上背著裝滿物資、戰利品的衣保袋,時間拉長將變成負擔,或想像站在停停走走的接駁車上,足踝能“站穩”除了減少腿部負擔,在晃動的車上也將更安全。萬丈高樓平地起,人體足弓就是支撐我們輕鬆站立的重要地基。

  靈活有效的站立,身體重量平均分配在拇指球(第一蹠)、第五蹠與足跟下方,又足跟這個點多半離身體重心最近,因此是靜態站力時影響穩定的位置。

  然而多數拖鞋為了壓低售價、節省塑形成本,設計出全平的鞋底,而忽略足跟杯這個小巧又能增加拖鞋穩定度的構造。本身沒有後跟設計的拖鞋此時足跟下方的鞋墊如果全平,好像三腳架少了一個支點讓靜態站力時的足弓維持徒加許多挑戰。

  足跟杯雖然增加鞋子體積佔用一些行李空間,但我認為這是一雙實穿拖鞋不能少的設計。

足跟杯設計

  • 動態足弓穩定:

  穿上鞋子除了站著等車,我們還要能順利走路。走路過程重心在雙腳之間交換,踩地時重心則沿著腳跟外側朝腳掌前、內側移動。完整過程包含足弓下壓與提起。

  觸地初期衝擊力快速增加給予向後的煞車力,此時足弓壓低像避震器吸震,減緩下肢如膝關節壓力。很快地重心經過中足到前腳掌,進入推進期,此時足弓再次提起穩定腳掌足踝,有效將臀腿使出的力量轉為身體向前的動力。

  一般情況下,觸地期的足弓吸震需要良好的足底、脛後與腓骨長等肌肉的協調;轉換到推進期的時間很短,仰賴足踝肌群的靈敏反應完成任務。完成了一場一到五小時的比賽,此時雙腳疲勞神經肌肉反應變慢,力量也不如平時。腳下的拖鞋首要有正確的彎折讓推進無礙,如果有效對吸震過程給予適度支撐與接下來的回饋,將能給予足弓動態功能時有效的協助,減少已經疲勞雙腳的壓力。

弧形可吸震的動態支撐

結語:

  具足弓支撐的恢復拖選擇很多,試穿時若符合以上要素,使用的效果應該都能及格。以下想跟大家分享筆者半年實測,成功與真男人文創商行聯名的台灣製造恢復拖品牌"ATTA"。

 

  為了這次合作筆者也親自參觀ATTA母公司–太松企業,位於桃園大竹的工廠;與兩代老闆相談,看到他們從設計到製作推出新產品的用心。老闆說: 拖鞋就跟貼身衣物一樣貼著肌膚,許多人居家使用、拜訪鄰里的生活都少不了它;因此用心設計一定能被顧客感受得到。

 

  其中主打恢復系列的ATTA更是著重在鞋子功能性結構的設計,讓我見識到台灣除了街坊常見的藍白拖,也有這樣匠人一般根據經驗做出符合足部解剖功能的拖鞋。

 

(左)第二代老闆;(右)馬拉松治療師

       

1206689 (14).jpg
e99e8be8b79f.jpg
IMG_0109.jpg
e88081e99786e59088e785a7.jpg

文: 馬拉松物理治療林世奇

圖: 馬拉松物理治療林世奇

本篇文章經同意馬拉松物理治療師 林世奇 轉載使用​

bottom of page